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电子邮件
廉政文化

“知足知止”话清廉

来源: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时间:2017-07-27 阅读: 次

闲暇之余读了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感到玄妙之极,包罗万象,不愧为经典传世之作。其中,“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方可长久”,一语道破了人生哲理,发人警醒,耐人深思。 

这句话意思是说,世人应懂得知足,就不会受到屈辱,懂得适可而止,就不会遇到危险,这样才会保持长久的平安。月盈则亏,水盈则溢,当行则行,当止则止,知足知止,就是要知足常乐,留有余地,懂得放弃。知足知止是一种境界,一种品质,一种修养,唯以“知足知止”为始,方能以“善得”为终。 

纵观历史,不乏知足知止者。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深感“知足知止”的重要,因己嗜鱼,故不受鱼,作出明智之举,他深知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”。魏晋时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官场失意,弃利归隐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形象永留历史长河中。 

我们党内也有很多优秀干部是知足知止的模范。人民公仆焦裕禄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,制定《干部十不准》,决不允许子女看“白戏”;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,在他那里没有“后门”这回事,从来都是公权为公、公款为民,义务植树造林5.6万亩,并将林场无偿捐赠国家。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道德风尚传递了正能量,是灯塔,是榜样,更是力量。相反,也有一些未能“知足知止”者,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谋取私利的工具,不收手,不知止,背道而驰,逆水行舟,终落得身败名裂、臭名昭著。 

知足知止的前提是“知”,目的是“止”。党中央审时度势,在全党深入开展“两学一做”教育活动,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既要知“止于至善”,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修身之本、为官之要、成事之基,又要知底线、红线和高压线,把握做事尺度,避免“温水煮青蛙”带来的麻醉,从而失去清醒头脑,将党规党纪抛之脑后,慢慢坠入贪欲“深渊”。之所以有的党员干部变成“老虎”、“苍蝇”,被“打”被“拍”,就是因为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贪欲,“止”不住“行”。只有始终做到慎独、慎初、慎微、慎行,才能在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,守得住清苦,耐得住寂寞,抗得住诱惑,清清白白做事,堂堂正正做人,干干净净做官。 

“欲修其身者,必先正其心”。“正心”就是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,苦练内功,从而达到“任凭地动山摇,我自岿然不动”的境界。正身则可无畏,正行才能树威,只有心中常存浩然正气,淡泊明志,方能久安、清节长存。(薛勇 淄博市张店区纪委信访室副主任)